岁至端阳,粽香袅袅,又念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千百年来,屈原爱国忧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通过一首首诗词,穿越岁月长河传唱至今。英雄奇志在,千古知音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提及屈原,并引用屈原诗作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勉励无数与屈原血脉相同、志同道合的中华儿女奋然前行,激荡起跨越千年的共鸣。正值端午之际,2021年6月18日上午,机关党委邀请校党史宣讲团成员吉文斌教授在图书馆教工之家为机关党员群众呈上了一场党史学习的文化盛宴。
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出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勇于变革创新,继续前进。
2300多年前,屈原“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求索宏远、抽象,是哲人的“终极之问”。当下国人的求索明确、具象,是有的放矢地推进改革创新。
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站在历史的上游为后世奏响的“理想”与“追求”的千古强音,饱含着对高洁美德的坚守和对祖国故土的眷念,更体现着诗人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吟诵屈原悲叹民生不兴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一生一心为民、体恤苍生,他诗作中的爱民、忧民之思,时隔千年,依然能够引起今人的共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的深情表达,正是中华民族积淀两千年“民本思想”的当代阐释。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2012年11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第一次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坦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交流时,28次提及“人民”,讲到抗击疫情时,他深刻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2021年2月,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的思想,一次次走进车间码头、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问政于民,始终与人民在一起,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带领人民实现千年小康梦。
吉文斌教授的讲课,为大家深度阐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人民思想的历史渊源,让大家在党史学习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